*already dead inside*
 
 

还要写吗

看到老福特的年度报告才发现自己在21年只更了两篇,其中一篇还是踩着ddl匆忙结尾然而拖到现在也没去改。 


……拉胯到出乎意料。 


怎么就这样了呢? 

虽然也有因为某些事情耽搁了以及状态并不太好,不过后续仔细斟酌了一下发现是我已经没什么好表达了。 

这个不单纯是丧失表达欲,而是已经思考出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再继续探讨的必要了。 

我写东西其实一个是为做出新尝试和试图培养爱好,另一个则是自我对话。 

我从来没有什么强烈的表达欲,也没有对故事创作的热爱,而且非常随性,搞东西全靠兴致,因此这个号发的内容实际上相当局限,而且也很反受众。

 

过去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想是不是该更点什么了,但要更点什么呢? 

曾经非常沉迷二游的剧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但随着各种背刺操作越来越多以及虎头蛇尾的敷衍打发,便逐渐意识到在文娱产品里寻找意义的行为本就没有意义。 

所以即便有一些有的没的想法,但最后还是任由它们烂在了云笔记里。

 

其次就是,真的需要意义吗? 

对于这些作为消耗品的存在,大家都以一种消遣的心态去消费,只要能够达到一种爽的状态就足够了,至于逻辑,人物成长,人文意义之类的东西这重要吗? 

这不重要。 

会认为重要完全是搞错了对象,而且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形成了“凡事必有目的/意义/价值”的思维模式,然而艺术本就无用。 


但真的没有意义吗?受众就真那样不假思索吗? 

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常羽间章猛然暴增的热度以及幽桐相关杂谈的长尾效应说明现实并非自己所设想的那样悲哀。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罢了。 

在现在的内容创造生态活得比较好的无非两种,一种是60分左右的内容加高频率更新,另一种则是90分的、非常罕见而又难以替代和复制的、优秀的内容。两种情况都做不到的前提下也就别把锅甩到受众身上了。 


在f7最后的主线放出之后,难得又有了表达冲动,于是久违地搞了下杂谈。 

写着写着却逐渐下头了,猛然发现自己好像只是把同一套东西来回倒,光在那说车轱辘话而已。哪怕已经把点都给琢磨清楚也大致列好了提纲,但还是有种莫名的厌倦和疲乏感, 以至于拖拖拉拉好几天还没完篇。

直到看到老蒋的文章《不写了吧》里引用的知乎答案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但问题在于,报导也好,文章也好,本质上是你把“信息”进行“表达”。笨办法同时结合了“学习”和“表达”,而取巧的办法只是在表达,每一次都在重复自己。长远来看,就我遇到的,凡是这样的人,在一两年之后必定陷入巨大的瓶颈,重复自己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然后有些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正,他们不自觉地就会用技巧试图蒙混过关。一个细节不清楚?没事儿我说两句模凌两可的话滑过去就好了。 

归根结底,是我的信息量不足以支撑表达,才会在这里来回搞同一套东西忽悠人。 


既然如此,干脆就不写了吧。 

然而什么都不干情况是不会变好的,明天和今天一样,只是干等着不会突然有哪一刻自动就会变好,唯有干些什么才行。 


所以还是继续写吧,但不再是先前那种给自己定月更且指定字数的kpi了,而是一种随性的,尽可能出于“我想要说些什么”的欲望的状态继续折腾这个号。

其余的所有并不是目前需要考虑的东西,不管它再怎么烂,能够完篇和尽可能完整记录下特定时间自己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就是胜利。 


最后以人物关于马东的访谈《马东 走在中间》里提到的一种内容生产者的状态作为结尾,这种通达的搞内容的态度非常值得学习了,自勉。

如果我们预期做一个内容一定要炸,只有两种结果:炸了你就膨胀,不炸你就沮丧,这就叫又卑又亢,而中道的逻辑是,就是你按常理去做内容,每一步都做到,它炸了很好,没炸我们就接着做,你要接受,你要认命。


15 Feb 2022
 
评论
 
热度(1)
© 废料生产机 | Powered by LOFTER